最近看新聞,食安事件一再爆發,像是「花生油沒花生,橄欖油沒橄欖」,「劣質棉籽油」,「銅葉綠素鈉」等等。
消費者覺得受到欺騙,心中自然很不是滋味。

筆者看了那麼多新聞,不會覺得太意外,就如同之前的「塑化劑事件」,是「劣幣逐良幣」的結果。消費者貪小便宜,那是自然的事;但企業用黑心手法做生意,就是大家的問題了……須知道,市場是由生產者(服務提供者)和消費者共同運作的,並不能單方面要求某方改進,而另一方完全不改,就想讓整個市場回到正軌。

身為一般消費者,在知道自己家買到這些產品後,跟大家一樣感到生氣;但也很無奈,誰叫他們做得太大了,產品品項一堆,多少都會買到一兩種……發現買到該些廠商的產品後,家裡也立刻循管道退款,並改買別牌的產品。

這些產品的共同特性,就是「很便宜」,有時甚至便宜過了頭,讓人不禁懷疑「會不會有問題」;果不其然,裡面都沒有名稱上宣稱的成份(花生油沒花生),還有加入一些不能加進去的東西(銅葉綠素鈉),印證了「便宜沒好貨」這句話。

但這裡不是要說「便宜的東西不能買」,而是「就算便宜,也不能對品質妥協」。筆者一向看不起那些只會說「那麼便宜還買」的人,誰敢說自己「完全」不買便宜東西的?

以手機為例,高價的手機必有其過人之處,因為那是投入了成本製造出來的,無論金錢、人力、時間,不投入成本無法做出那麼「好」的手機;反過來說,功能強大,品質優良的手機,肯定不會便宜的。
同理可套用在其他產品,像是「宣稱100%純橄欖油」,價格明顯太過便宜(特價品除外),肯定有某些部分被「妥協」了;不是說一定就是品質有問題,可能是生產器材簡陋、壓榨勞工生產之類的原因(純屬推測),但八九不離十,一定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
最簡單的作法,就是懂得質疑「為什麼那麼便宜?」消費者有權利知道食品的成份,因為這直接影響到大家的健康,不能以「商業機密」為由拒絕回應;可以作為「商業機密」的只有「配方」,即「食品調配的過程、比例」等等。消費者也有權利知道製造環境、地點,這關乎製造品質,若有剝削員工的情形,很有可能使品質不穩定。(想像一下,自己被剝削的話,也沒心情好好工作,又怎能期待高品質的產出?)

不只便宜的東西,有時很貴的東西也會有問題(像是電子產品的重金屬汙染,間接影響更多人的健康);但總體來說,便宜東西出問題的機會比較高。以筆者來說,想買便宜的東西,就得忍受其功能不多(電子產品)、口感不太好(食品)、穿起來很拘束(衣物)等不方便之處;但不表示對其品質就能妥協,不能一用就壞,不能對自身、環境造成困擾……等等。

就算如此,還是有判斷錯誤的時候,但發現錯誤總比傻傻地繼續使用還要好,至少勇於承認自己判斷錯誤,即時改正,就不會再有更多傷害。最怕的就是不肯承認自己判斷錯誤,堅持繼續使用(有害的食品、物品),即使身旁的人都警告了,還是無動於衷,那筆者不禁要佩服該人對某品牌的「忠心耿耿」……

懂得拒絕劣質品、有害品、剝削員工製造出的物品(「不等於」便宜貨), 讓廠商無利可圖,自然就不會再做出類似的東西販售,遠比罰錢、法辦公司負責人等手段還有效。只是貪小便宜存在「人性」,不能說改就改,至少消費者也得替自己的權益把關,才不會讓市場充斥假貨、黑心貨成為常態。

arrow
arrow

    vicid6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