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自從學倉頡輸入法學成後,我就迷上了輸入法的研究。

由於我對電腦有濃厚的興趣,且經常在電腦上工作,
打字變成一項基本能力。
之前也是用新注音,但覺得要選字就是不方便
(並非選字正確率太低,而是無法到百分之百正確);
對於要求「精確」的我,很難忍受「動不動就選字」,
於是決定練習別種輸入法。

首先找一本書,先把概念搞清楚。
很多人說倉頡法很難,
但我看上了它「免費」且「跨系統+內建」這兩大好處,
加上又是「愛挑戰」的人,
就毅然決然地走上這條路。
找到一本書,幸運地看到:
「日月金木水火土,斜點交叉縱橫鉤,
人心手口重又難,側並仰紐方和卜」這樣的口訣,
然後從練習拆字中熟悉字根、不死背,
接著「瘋狂練習」,看到任何字都試拆,
久而久之,終於讓我練成了。

因為練習過程中接觸到中文輸入法的發展史,
所以對其他編碼方式也有興趣,
遂依序學了嘸蝦米、大易、行列、輕鬆……等,
幾乎所有有名的方式都有接觸。
不過最後還是回到倉頡法的懷抱,
最大的原因就是:每個字都可照規則編碼。
原因敘述如以下三段,點到為止。

嚴格來說,會有容錯機制是因為有人寫法不一;
但我接受的還是「一種字形一種碼」,
輸入法製作如果「濫用」容錯機制,只會造成使用者不熟悉規則,
反而產生更多困擾。

其次,依「筆順」取碼,雖方便,卻是另一個麻煩的開始;
對每個使用者來說,筆順不一致,
像「變」,有人先寫「言」,有人先寫「糸」,
雖可用容錯解決,但是一旦字庫龐大,
好多個「變」這類的字,將使編碼更加繁複。

再來,字根量和按鍵數也是一大考量;
字根太多易忘,字根太少重碼多;
按鍵多不好按,按鍵少輸入碼數多。
倉頡法字根數一百多,
相對其他方法的兩百多字根,非常少,
有人說這是一大缺點,殊不知以「活用」觀點來說,一百多是最好的;
按鍵數目,以人體工學及盲打觀點,現在鍵盤的英文字鍵算是不錯的範圍,
若佔用到數字鍵則不好。

倉頡法的一大缺點,就是「平均碼數過高」,
我本來想做一種「四碼倉頡,把字身少取一碼;
但經同學介紹「大新倉頡」,我看一下,和我的想法相同,
且有設計「簡碼」,比我想像中還要好,
且容錯碼控制在「異體字」範圍,
另外沒有「筆順」問題,和倉頡一樣。
二話不說,決定練習大新倉頡,
習慣之後開始練簡碼,速度一路上升,
練到每分接近一百字也就滿足,不打算練更快;
更由於熟悉傳統倉頡,
如果大新打不出某字,切換倉頡就可以找到,
所以現在不僅速度快,也沒有打不出的字(除非系統無該字)。

會倉頡法最大的好處,在於「查字方便」,
有哪個字不會唸,反查注音即可;
但若沒有「全字庫」加持,倉頡法就無法體現它的價值。
「倉頡法」是那個超大字庫中,
唯一除了拼音、筆劃、部首、unicode碼、CNS碼之外的檢索方式,
且多數情況下,直接找到我想找的字;
換句話說,有了倉頡法,任何「怪字」都可輕鬆檢索了。

不過,輸入法設計的原意,在於「在電腦上延續漢字」;
每當我使用這類輸入法,都會想到「漢字」這個由祖先創造的偉大事物,
更時時警惕自己「決不可忘本」,一定要學好中文,
因為現代資訊科技發達,每個人都可為保存文化盡一份心力。
以往「拼音文字至上」論,已不復存在,
且有人證實「漢字優於拼音字」,
那我更加不能「提筆忘字」。
選一種適合自己的中文輸入法且熟練,就是替文化保存盡一份力量,
千萬不能小看這種能力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id6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